中国钢琴网 - 钢琴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比赛信息 | 家长之窗 | 教育新闻 | 企业新闻 | 琴坛动态 | 演出信息 | 业界动态 | 国内资讯 | 国际新闻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家长之窗 > 钢琴家威拉德·舒尔茨的礼物
L.biz | 商业搜索

钢琴家威拉德·舒尔茨的礼物

信息来源:iiippp.com   时间: 2023-02-01  浏览次数:3

威拉德·舒尔茨

  近日,武汉音乐学院收到一笔10万美元的捐赠,这是加拿大钢琴教育家、演奏家威拉德·舒尔茨(Willard Schultz)遗产中的一部分。舒尔茨教授是改革开放后武汉音乐学院首位长期任教的外国专家,曾于1988年至1990年间在武汉音乐学院钢琴系任教,他不仅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与方法,还与师生们结下了深厚而长久的友谊。这笔捐赠也让武汉音乐学院的老教职工们想起了三十多年前的许多美好往事。

  带来教学新理念新方法

  舒尔茨1926年生于美国华盛顿州,在伊斯曼音乐学院获得硕士学位,后于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音乐学院任教。他的演奏及教学足迹遍布美国、加拿大、中国、澳大利亚以及欧洲多国。他还是美国西雅图青少年艺术家音乐节的创始人之一,并担任西雅图钢琴音乐协会主席二十余年,为钢琴艺术的发展作出了深远的贡献。1988年,刚刚退休的舒尔茨在湖北省教育厅对外合作交流处的引进下,来到武汉音乐学院钢琴系任教。

  “那时我读大三,得知学校为舒尔茨的专家班进行专门的选拔,特别激动,我们都很希望能进入他的专家班学习。我在专业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刻苦练习舒曼的《童年情景》,参加了选拔。我不是从音乐学院附中考进来的,总觉得自己的演奏基础没有附中升上来的同学那么好,但我被选上了,真是喜出望外。后来我感受到,舒尔茨教授更看重乐感。”现任武音钢琴系副主任田园回忆,舒尔茨教授特别有亲和力,在他的课上听到的多是鼓励与夸奖。同时,他又很细致,以前的专业课是一周两节连在一起上,但舒尔茨把两节专业课分开上,这样同学们就有两次回课的机会,更便于老师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但是他的工作量就增加了一倍,非常辛苦。舒尔茨不仅不计报酬,还经常给学生“开小灶”请客吃饭。

  专家班里有附中学生也有本科学生,舒尔茨根据每个学生的程度实施差异化教学,有些采取“一对一”的方式,有些一起上集体课。他的每堂课都是公开课,经常有其他系的师生来旁听,因此,学生每次上他的课就像一次公开演出,很紧张同时也很令人兴奋。大家都特别用心地准备、勤奋练琴,进步都很快。他经常陪学生练琴、参加比赛,并将自己收藏的“净版”贝多芬《32首钢琴奏鸣曲》等分享给师生。舒尔茨还经常去管弦系进行专业交流、排演室内乐作品,给大家带来了室内乐的概念和训练方法。

  1989年,舒尔茨教授执教将满一周年,学校一再挽留,最终舒尔茨延长了执教计划,直至1990年2月才离开武汉。他被学校授予“钢琴系名誉系主任”。

  深受全校师生爱戴

  “舒尔茨教授的第一位翻译是钢琴教授朱惠华,但是朱教授本身教学很忙,在舒尔茨上课时,她也要认真听讲、做笔记,这样就没法担任翻译了。时任钢琴系主任陈婉教授找到我,希望我能担任舒尔茨的翻译。那时我在学校图书馆工作,最初担任舒尔茨的翻译时很吃力,朱惠华教授给了我很多帮助。”武音图书馆工作人员孟酋对当时的情景记忆犹新,那时一位外国专家长期在国内任教是很罕见的,因而,舒尔茨备受瞩目。除了本校钢琴系老师听他的课,还有师范部的钢琴老师,以及华中师范大学、江汉大学的钢琴老师,外校老师都是坐公交四五十分钟赶过来听课。

  舒尔茨的教学与人品得到学校师生的一致认可,他为武汉培养了一批音乐人才。当时条件所限,学校为他提供的住所是招待所改造的,比当时高年资教师的住房还要差一点,但他毫不在意。老师们对他也很关心,钢琴系的老师时不时做个菜、煲个汤送给他。舒尔茨经常拿着相机走在校园里到处拍照,对见到的人都会露出慈祥善意的笑容,几乎全校的师生都认识他、喜欢他。

  舒尔茨回到北美两年后,随“李斯特钢琴学会”巡访中国。孟酋说:“那是他第二次来华,也是最后一次与我见面。当时他没有全程跟团走,而是特地安排几天回到武汉,与我校钢琴系师生相聚,大家都特别高兴。”

  去世前最后一次奉献爱心

  即便离开中国多年,舒尔茨对武音的情谊却未曾断过。他一直为武音出国留学的学生提供帮助和咨询,并且关注学生的近况。该校一批优秀学生都曾受教于舒尔茨,其中有不少都在毕业后回到武音任教,孟酋的女儿孟巫娜副教授就是其中之一。

  “我父亲在担任舒尔茨教授的翻译期间,经常请他来我家吃饭,那时我才两岁。一次聊天中,爸爸发现他和我是同一天生日,正好差一甲子,真是难得的缘分。此后,在我的成长过程中一直得到舒尔茨的鼓励与关照。”现于钢琴系任教的孟巫娜回忆,自己在美国留学期间经常得到舒尔茨的支持,已经八十多岁的老人家还专程从西雅图坐飞机近5个小时,到纽约伊斯曼音乐学院参加她的硕士毕业音乐会。

  今年4月,舒尔茨在西雅图逝世,享年96岁。他生前曾立下遗嘱,去世后委托律师向武汉音乐学院捐赠10万美元,用于助力武汉音乐学院钢琴教育事业的发展。

  “博士毕业后我去西雅图探望过舒尔茨先生。回国后,我们一直保持联系,每年8月6日,我们约好一个时间,通过视频电话一起庆祝生日。我们最后一次视频见面是去年8月6日,他演奏了肖邦的《船歌》,还向我展示了学生给他做的生日蛋糕。我们一直用邮件联系,今年初的几个月我一直特别忙,没有登录邮箱。到了4月的一天,偶然打开邮箱,才发现他的学生在他病重期间发来的邮件,但我错过了,特别难过、懊悔——作为晚辈、家人和朋友,如果早一点知道,我一定会去西雅图和他见个面。”提起舒尔茨的离世,孟巫娜几度哽咽。今年8月,孟巫娜赶到西雅图,参加了舒尔茨教授的送别仪式,与舒尔茨的生前好友、部分学生及家长一起,按照舒尔茨的遗愿,将他的骨灰撒在城南的一座国家公园的山上。这座山舒尔茨生前经常喜欢爬,在他81岁时还爬过一次。

  孟巫娜深情地说,舒尔茨教授一生未婚,他将毕生的爱全部献给了音乐教育事业,他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家人,在去世前也一直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他始终挂念着武汉音乐学院的发展。他伟大的人格、无私的奉献,将永远被武音师生铭记。 本报记者 徐丽梅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钢琴网证实,仅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