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时一年多时间精心打造,施坦威与上海交响乐团联名钢琴,12月26日终于空运至上海。这是施坦威为庆祝上海交响乐团140周年打造的限量版钢琴,也是其160多年历史上首次为职业乐团量身定制钢琴。
联名钢琴制作尽显工匠精神。在设计阶段,施坦威设计师就几次来到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寻找设计灵感和可嵌入的上交元素。制作期间,两位工匠花费一年时间进行外饰面的手工打磨,运用水刀雕刻工艺来保证线条流畅。

艾森巴赫试琴
机芯是这架联名款钢琴的“灵魂”部件。钢琴、指挥双料大师克里斯托夫·艾森巴赫曾多次携手上交演出,熟知上海交响乐团的音色特点。今年10月,他专程前往施坦威汉堡工厂,在六架钢琴上一一试弹,最终选出了最合适的机芯。
为了赶上原计划的抵沪时间,钢琴从海运改为空运,全程采用防倾倒技术,可实时观测箱内钢琴情况。落地后如有变形则原包打回,保证钢琴最原始的出厂状态。
限量20架,细节诠释匠心

钢琴抵达上海交响乐团
由于施坦威钢琴在上市前对所有设计保密,去年签约时钢琴设计图并未发布。人们只能通过描述和展示的一块钢琴主体木材,来想象这架联名款钢琴。如今,这架D系列编号为614407的钢琴,安全到达并经过海关检验后,终于显露“真身”。

钢琴搬进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
这架钢琴主体由珍贵的桑托斯红木制成,顶盖一侧是典雅的黑色乌金桑托斯红木,木纹清晰可见。背面一侧则另有乾坤,以去年上交140周年“音乐点亮城市”的主视觉为设计灵感,桑托斯红木原有的深褐色木材呈现出光线照射时的渐变效果,从顶盖中心宝石般的深褐逐步过渡到周边的黑色,寓意上海交响乐团在历史聚光灯下诞生的那一刻。

施坦威——庆祝上海交响乐团成立140周年限量版钢琴
除了钢琴顶盖,上交元素在琴身其他部分也随处可见。键盘盖正中央是施坦威著名的竖琴标志,右下角有上海交响乐团140年的金色Logo。镂空谱架则直接运用了上海交响音乐厅建筑轮廓线,出自建筑设计大师矶崎新的建筑外观运用了水床雕刻工艺,线条流畅、动感十足。镂空处再现了“馄饨皮”内反声木条的韵律感。钢琴内壳还装有一枚标示着“施坦威-庆祝上海交响乐团140周年限量版钢琴”的铜牌,铜牌上标记着“1 of 20”的字样,意味着这是两大音乐品牌将联手上市的20架钢琴中的第一架。
五架钢琴接力,见证历史

上海交响音乐博物馆内,藏有上海交响乐团前身上海公共乐队指挥梅百器购买于1921年的一架施坦威钢琴
上海交响乐团跨越三个世纪的漫长历史中,一直有施坦威钢琴的陪伴。在上海交响音乐博物馆内,藏有上交前身上海公共乐队指挥梅百器1921年购置于欧洲的一架施坦威钢琴。傅聪、刘诗昆、殷承宗等钢琴家都曾用这架国内最早的施坦威,为中国观众奏出无数动人旋律。

左图为1954年在美琪大戏院举行的德沃夏克室内乐音乐会,右图为1980年皮里松在上海音乐厅指挥上海交响乐团举行的音乐会,均使用的是施坦威钢琴
1983年,改革开放伊始,古典音乐焕发新的生机,彼时的上海市文化局调拨了乐团历史上第二架施坦威。在随后20多年里,这架钢琴见证了如宋思衡、张昊辰等一大批中国青年钢琴家的崛起,目前仍会作为乐队用琴出现在音乐会中。
2010年,已经踏上职业化发展快车道的上交购置了第三架施坦威。上交音乐季里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国际音乐大师,巴伦博伊姆、阿什肯纳奇、郎朗、波格莱里奇、朱晓玫、齐默尔曼等钢琴家相继牵手上交。

2019年5月,钢琴家阿格里奇在上交音乐厅内演奏施坦威钢琴
2014年,上海交响乐团搬至复兴中路的音乐厅后,音乐季极大扩容,除了乐团自己的演出,音乐厅里还有诸多引进的精彩演出,现有的两架常用施坦威已经无法满足演出需求。上交特邀著名钢琴家阿什肯纳齐专程前往汉堡的施坦威工厂,为上交挑琴。最终,D系列编号为598636的三角钢琴,加入上交施坦威大家庭。
从1921年到2020年,上海交响乐团和施坦威在舞台上见证了无数个音乐的高光时刻,也见证了一代代中国钢琴家的成长。2021年,上海交响乐团将进入使用施坦威钢琴的第一个百年,更多钢琴家将出现在这里,在刻有上海交响乐团“姓名”的施坦威上,奏出铿锵音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