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钢琴杯青少年音乐比赛,钢琴的“狂欢”。
自2014年在武汉首赛,到去年的第五届,共吸引全省7.7万青少年参赛。
今年第六届,武汉赛区7月29日开始海选,近7000人报名参赛。全省55个赛区也将陆续进行海选,整个比赛将持续全年。
武汉音乐学院副院长高雁说,比赛为武汉带来了与其音乐教育相匹配的艺术影响力,弥补了江城缺乏有影响力的音乐赛事的遗憾。
造就钢琴人才
8月23日,武汉赛区丙组比赛结束,即将评选出10%至15%的选手,进入决赛。甲组、乙组比赛,也开赛在即。
此前一个月里,每周末都有数百名小学生在柏斯琴行汉街店、循礼门店和武汉音乐学院店,激烈比拼琴艺。
8岁的答子骞是第二次参赛。去年,他斩获小学A组一等奖。
通过比赛,父亲答星看到了儿子可喜的变化——不仅钢琴技艺有了明显提升,学琴的兴趣也越来越浓。
每次比赛前夕,比赛组委会都会邀请专家教授为参赛选手传授钢琴技艺。各种面向普通钢琴爱好者的大师课、培训班、讲座也层出不穷。
今年,武汉音乐学院教授王健,在武汉、宜昌组织优秀参赛选手,连开多场获奖选手音乐会。厦门大学键盘和声学教授李未明,在汉连开两场以键盘和声即兴演奏为主题的讲座,场场爆满。著名钢琴家徐洪在武汉开设了以莫扎特音乐分析为主题的大师课。
答星说,答子骞从不放过与大师们难得的交流机会,这些讲座场场不落。
通过比赛,一批“钢琴神童”收获成长。
9岁的罗梓璇,3岁开始学琴,连续参加了3届比赛。去年,罗梓璇获得小学丙组A独奏组一等奖,并与哥哥罗梓靖、国内著名青年钢琴家齐欢一起,在决赛开幕演出中上演六手联弹。
去年9月,罗梓璇在武汉音乐学院编钟音乐厅,首次举办专业个人独奏演奏会。
促进音乐教育
比赛评委,不仅有来自高校的音乐教授和国内外钢琴大师,还有大量中小学音乐教师担任海选评委。比赛前,组委会都要为海选评委提供培训。
第六届比赛评委胡雯认为,对海选评委的培训,是对武汉钢琴教师整体素养和音乐鉴赏能力的提高。
她说:“以前不少担任海选评委的老师,评分时过于看重参赛曲目的难易程度,如今他们会综合考量参赛选手的演奏完整度、流畅度,以及是否有个性化的艺术表达。这些理念今后都会融入他们的教学中。”
大赛组织者柏斯音乐集团透露,将在武汉音乐学院设立“长江钢琴奖学金”,每年资助一批品学兼优的钢琴学子和优秀钢琴教师。大赛组委会还将邀请四川音乐学院和西安音乐学院的优秀学子,与武汉音乐学院学子展开钢琴演奏“巅峰对决”。
2016年,柏斯音乐集团在武汉市常青第一学校打造了信息化音乐教室,在教室内布设拥有自助演奏系统的钢琴。柏斯音乐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在武汉、湖北省,扩大信息化音乐教室布点。
提升艺术影响力
武汉是华中地区唯一有独立音乐学院的城市。高雁说,在全国11所独立设置的音乐学院中,武汉音乐学院排名居前列。此外,据业内人士估算,武汉市钢琴学习者超过2万人。
高雁认为,尽管拥有良好的专业基础和群众氛围,但武汉市在钢琴艺术领域的影响力却相对较弱,缺乏有影响力的国际性音乐赛事。
放眼国内,深圳每三年开展一届国际钢琴协奏曲比赛。自今年起,国家级音乐大奖——中国音乐金钟奖落户成都。“长江钢琴杯青少年音乐比赛是很好的契机。”高雁期待,比赛能为武汉带来与其音乐教育实力相匹配的艺术影响力。
“产自宜昌的长江钢琴,今年入选‘柴可夫斯基’国际音乐比赛用琴。这是湖北与国际性音乐赛事的一次美丽邂逅。”柏斯音乐集团表示,下一步将把更多的国际性音乐赛事引入武汉,助力江城迈向音乐之都。